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材料分會
關于舉辦第二屆全國可持續混凝土理論與應用技術學術交流會通知
混凝土科學理論與技術的進步是現代工程技術革新的基礎。混凝土作為人類最大宗建筑材料也逐步向高性能、功能化、環境友好的可持續方向發展。可持續混凝土是指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制備,在全生命周期中具備滿足設計需求的高耐久性與高性能、綠色、低碳等技術特征的混凝土,其是面向未來發展所提出的混凝土新理念與新方向。真正實現混凝土的可持續發展,須加強對混凝土的科學研究、生產及應用環節整體思考,在思想、理念、技術、產業和管理全鏈條探索可持續混凝土發展途徑。
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材料分會于2016年在上海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全國可持續混凝土理論與應用技術學術交流會,得到來自全國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專家學者及研究生代表的熱烈支持和積極響應,很好的促進了可持續混凝土發展理念的深入交流。因此,為進一步總結近年來可持續混凝土取得的成果,促進我國混凝土材料領域科學理論、技術進步與行業間的技術交流,將于2019年5月10-12日在上海舉辦第二屆全國可持續混凝土理論與應用技術學術交流會。在此誠邀各界專家、學者踴躍投稿并積極參加會議,交流思想、探討技術。
主辦單位: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材料分會
承辦單位: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先進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支持單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中國建筑學會
中國硅酸鹽學會
顧問委員會
唐明述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工業大學教授
孫 偉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
繆昌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
Wittmann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
Nekumar Banthia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李宗津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姚 燕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院長
趙霄龍 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材料分會理事長
吳科如 同濟大學資深教授
黃士元 同濟大學資深教授
王培銘 同濟大學教授
張 雄 同濟大學教授
施惠生 同濟大學教授
學術委員會
主 任:蔣正武
副主任:劉加平、邢鋒、錢覺時、史才軍、余其俊、付智、王發洲、牛荻濤
委 員(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建彤、王沖、王棟民、王勝年、王勇威、王濤、王培銘、王強、王晴、王智、王中平、韋江雄、孔祥明、龍廣成、葉正茂、馮煒、盧都友、朱衛中、朱長華、朱永明、孫振平、劉斯鳳、劉新、劉數華、關新春、沈衛國、冷發光、嚴捍東、楊正宏、楊全兵、楊江金、楊政險、余紅發、蘇宇峰、張濤、張雄、張云升、張文生、張亞梅、陳兵、陳偉、李偉華、李悅、吳其勝、吳德龍、鄭建嵐、鄭柏存、金祖權、周春圣、胡昌斌、鐘安鑫、姚武、郝挺宇、施惠生、趙順增、俞海勇、郭曉潞、高小建、高建明、黨玉棟、錢曉倩、梅世龍、麻秀星、董必欽、蔣元海、蔣林華、蔣金洋、曾志勇、葛勇(持續更新中)
組織委員會
主 任:王中平
委 員:孫振平、吳凱、李好新、茅波、陳慶、姜偉、李文婷
一、會議主題
本次會議主題是:混凝土可持續理論與實踐
二、征文范圍
-
低碳與新型膠凝材料
-
可持續混凝土理論
-
混凝土耐久性
-
混凝土新技術
-
混凝土工程應用
-
其他新型特種材料與工藝
三、會議日程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1月31日
論文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3月30日
大會報道及注冊:2019年5月10日
大 會 日 期:2019年5月10日-2019年5月12日
四、會議安排
會議時間:2019年5月10日-12日
會議地點:上海同濟大學。
具體會議和住宿地點將在第二輪通知給出。
五、論文提交
論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為2019年1月31日,全文提交截止日期為2019年3月30日。請以標題為“可持續混凝土+單位+作者+摘要/全文”發送郵件至wukai@#edu.cn
六、會議出版
會議擇優選出部分論文推薦至《建筑材料學報》等雜志發表,論文按自愿、版面費自理的原則出版。同時,會議出版論文摘要文集與電子版論文集。
七、會議注冊
參會代表可在“同濟可持續混凝土微信公眾號”中登記注冊,可掃下面二維碼關注,也可發郵件給會務組注冊。
八、會務秘書處聯系方式
聯系人: 吳凱,陳慶
聯系電話:021-69582140;
13917272856;13585546170
傳真:021-69582012
Email:wukai@#edu.cn
附件1:參會回執
附件2:論文要求與參考格式
會議通知及附件可在文末“閱讀原文”中下載。
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材料分會
2018年9月15日